一、经络
1.1 信号源输出电压: 7.8±0.2V;
1.2 经络检测值: 0—192.75单位;
1.3 经络检测精度: 80±2标准单位;
1.4 经络检测仪稳定性:显示检测值稳定在78-82单位以内;
1.5 检测仪重复性:平均相对偏差为不大于±1%;
1.6 经络检测端口:主机依据型号分类兼容USB多级采集端口;
1.7 工作输入电压: DC5V(由计算机USB接口获取);
1.8 能量耦合片阻抗(采集器承载腔):R<3Ω;
1.9 经络探测极体阻抗:R<100Ω;
1.10 穴位传导极体阻抗:R<100Ω;
1.11 经络探测极体尺寸:Φ8mm;
1.12 主机安全类别: 1类BF型。
二、脉象
2.1 中医脉象诊断系统:
2.2用传感器作用在寸关尺腕部脉搏处,用袖带式进行腕部固定得到准确的脉象定位,通过传感器的双层袖带结构,进行方框定位校正;
2.3 采用全自动气体加压方式。自动确定最佳取脉压力:按照阶梯加压方式,自动进行分段加压,并确定最佳取脉压力;脉象采集器具有过压保护功能。
2.4 全自动气体加压传感器,自身重量小于50克;
2.5 脉搏传感器触力面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并模仿中医指法的Φ8圆形触力面;
2.6 脉象传感器灵敏度为0.5mV/克力;
2.7 采样精度: 24位 BIT;
2.8 采样时间:≥40秒;
2.9 脉象浮中沉自动阶梯加压;浮中沉静态取脉压:50g、 75g、100g、125g、150g、175g、200g、225g,各档误差±10%;
2.10 动态取脉压:在0-250g的静压范围内,对于脉宽为0.5s的标准动压测量,误差小于±10%;
2.11加压测量:气泵加压,最大压力350mmHg;
2.12 气路测量:将300 mmHg的压力冲入气路,在1min内气路压力不得低于5%;
2.13 提供中医脉象图及相关测量参数,给出脉名判读结果
2.14 传感器部件:传感器部件的静态输出为1.25±0.15V;灵敏度为2.5mV±15% 满量程;线性度允许偏差为±15%;在3g≤模拟脉力≤50g时,显示的脉搏传感器采集的脉率值为:30±4~240±4次/分钟。
2.15可分析脉象六要素:脉位、脉力、脉率、脉律、流利度、紧张度;
2.16可识别临床常见的脉象;
2.17可提供中医脉象图及相关测量参数,给出脉名判读结果;
2.18系统软件开放,便于脉象数据库和专家库的二次开发应用。
三、体质辨识
3.1 问诊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/T 157--2009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的要求;
3.2 可作为判断中医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;
3.3 是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,根据量表设计原理,以问询录入的方式,采集被测者健康信息;通过对体质分类的分值的结果分析,来判断体质类型。
3.4 中医经络设备升级端口,中医远程会议分析系统,互联网端口,健康小屋信息管理系统,御康名医在线;
3.5 中医健康档案客观化采集与云端存储;
3.6 中医健康状态评价;
3.7 中医养生调理建议;
3.8 中医预防(中医经络)诊断、亚健康(中医经络)检测、慢病分类管理;
3.9 体质辨识系统需具有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,并具有软件注册权软和分级检测报告;
3.10 网络专家会议点对点诊断平台,全国各大名医医院在线远程诊断判读;
3.11 中医健康档案客观化采集与数字化存储,可建立电子个人健康档案,进行长期中医健康管理服务,通过问诊模块的人机交互,软件自动分析,给出直观量化的体质辨识分析结果;
3.12 得出检测者的体质类型,体质特征,发病倾向,环境适应力等;
3.13 体质辨识量表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/T 157--2009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进行问诊,对9种体质进行自动判别;
3.14 个性化养生调理系统;
3.15 可提供不同体质对应的当令季节的健康养生指导及干预服务,可提供体质成因解读,以及易发疾病的风险预警提示;
3.16 自动判别:饮食调理、药物调理,运动调理,食疗食谱等内容,为受试者提供个性化养生调理方案及健康养生指导建议。
四、配件
4.1 配置穴位探测极体 一只;
4.2 配置经络传导极体 一只;
4.3配身高体重分析探测端(含采集器)一套;
4.4 配血压、脉率探测端(含采集器)一套;
4.5 配置中医脉象采集智能分析端 一套;
4.6 配置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一套;
4.7配置升级预留预置端口 一套;
4.8支持国家中医局远程会诊平台兼容接口一组;
|